在中大本科專場招聘會上,新快報記者發現有企業公然以學校區分起薪,被不少大學生吐槽“歧視”太嚴重。深圳威富集團在展位前展示薪資標準時,將應屆生就讀的院校分為普通、重點、211工程、985工程,以及清華北大電子科大等5個梯度,以本科生為例,普通院校畢業生起薪為5000元,之後每一級別增加1000元,給清華北大的本科生開出9000元月薪,研究生每一個級別相差2000元底薪,而博士生只接收211大學以上院校。(11月23日《新快報》)
  企業招聘,按學校定新聘人員的薪酬是歧視嗎?我覺得是合理的。筆者看了看對這條新聞的評論,真正“吐槽”的不多,很多人表示理解支持,這也說明,這樣的標準,多數人是可以接受的。
  一直以來,筆者都認為,高考時,不同的學校,錄取分數相差很大,可是就業時,卻沒有這麼大的差別,是不合理的。因為,高考錄取分數差別,是對個人文化基礎的一次認真甄別,也就是作了一次遴選。這樣的甄別,當然不僅僅是為了求學,其本義應該是為社會選拔人才。所以,大學畢業後,不同學校的學生享受不同的待遇,才更合理。否則,高考分數僅僅是擇校有用,是對高考的輕視。
  不錯,學習成績不等於工作能力。但是,對於剛剛從學校畢業的大學生來說,除了學習成績,還有別的可以做參考嗎?對多數人來說,可能也只有在校學習證明自己的素質吧?況且,學習能力,是提高其他能力的基礎,高考所表現出來的差別,是對學習能力的檢驗。這也說明,學校的畢業生的能力潛質是不同的,名牌大學的學生,一般具有更高能力潛質。
  企業是靠市場養活的。企業招聘人員,對不同院校的學生,開出不同價碼,或許是有根據的,這可能是他們通過市場得出的結論。否則,企業的目標是利益最大化,賠錢的事他們會做嗎?筆者以為,對講市場邏輯的企業行為,還是少進行市場以外的干預為好。
  對於大學生來說,其實“歧視”一開始就存在了。比如考大學,為什麼你只能上普通院校,人家卻可以上名牌大學?存在這樣的“歧視”,是個人文化素質決定的。那時為什麼就不覺得是歧視?現在為什麼就覺得是歧視了?說到底這是一種不良嫉妒心的表現。企圖想通過幾年大學生活時光,來抹平同那些考上名牌大學的人的差距。
  你如果真的有能力有水平,就認了入職薪酬差距,過幾年你通過優秀表現,超越那些名牌大學生,拿到比他們還要多的薪酬。這樣的成功人士很多,你也要相信市場的識才能力。只會對別人比自己高的起點“吐槽”,不會行動的人,沒有什麼出息。這種“歧視”的產生,難道不是自己造成的嗎?
  不同院校畢業的大學生,薪酬不同,或是對高考作用的深化。這不僅不是歧視,而且是合理的社會行為,更加有利於人才的產生成長。
  文/趙光瑞
  
  (辣味時評,一掃就行!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  (原標題:招聘按學校論價有其合理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b00bbziy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