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洪克非《中國青年報》(2014年09月15日04版)
  19歲的大學生闕豆豆忘不了湖南桃源縣沙坪鎮竹山村的那場生日宴會。津市市棠華鄉官堰村周定國老人拿著全家福念叨著大學生的承諾——“等兒子兒媳回家了,他再給我們照。”澧縣碼頭鋪鎮觀鬥村的大媽們也在掰著手指頭算,這些時尚的伢兒什麼時候再來教她們一些更潮的廣場舞。
  今年暑假,常德市500名青年學生志願者赴25個重點扶貧點村,把視野投向鄉土,把汗水滴入田間地頭。
  村裡來了“小老師”
  “爸爸媽媽去哪兒?”“他們在外打工掙錢。”7月10日,常德市西湖管理區西洲辦事處建湖村村委會活動室里,永安村的劉欣怡小朋友在志願者老師的幫助下做暑假作業。
  一旁,一群身穿白T恤女生和孩子們玩得正歡。9歲男孩梁文傑站在長凳上,昂起頭舉起手在“小老師”劉靜頭上划出弧線,試與老師比高。他知道,這12位身著白T恤的“小老師”來自湖南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是來幫助我們寫作業、陪我們玩游戲、給我們送禮物的”。站在門口等候的奶奶劉曉會看得一臉燦爛。她是來接兩個孫女的。4歲的夏貝貝還沒有上學,第一次接觸課堂和老師,抱著“姐姐老師”的腿不肯撒手。奶奶替孩子問“小老師”:“她捨不得你們走,你們明年還來麽?”
  第一天只有10多個孩子,第五天來了56個孩子,村支書夏玲瓏感慨說,村裡百餘名孩子,近一半是留守兒童,農村師資缺乏,很多孩子讀個初中就棄學,這些師範專業的老師多留些日子就好了。
  支教,無疑是這次活動的“重頭戲”,而最能觸動這群90後大學生內心的,是鄉村孩子們對外部世界和知識的渴求。“聽說我們能輔導功課,他們走了10公里的山路趕過來。”湖南文理學院中文專業大二學生歐陽思穎走進桃源縣沙坪鎮竹山村,除了做入戶調查,他和同學們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給山裡的孩子輔導功課。
  拍張全家福
  “來,看這裡,一、二、三,茄子”,7月10日下午3時許,王康按下相機快門,鏡頭裡又存錄了一個溫暖的畫面——抱著孫子、孫女,津市市棠華鄉官堰村的周定國老人和老伴兒坐在自家大門口笑得合不攏嘴。
  王康是此次“三下鄉”活動中湖南文理學院芙蓉學院服務一隊的帶隊負責人,靠著手裡的一臺單反相機,他已經為官堰村拍下了近500張全家福。為村民上門拍攝照片,是這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特色服務。
  周定國只是農村空巢老人中的一員,除了給老人拍全家福,大學生們發現,陪伴才是更好的“良醫妙藥”。湖南文理學院大二學生孫良在桃源縣架橋鎮先鋒村走訪過程中,發現村裡98歲的黃春梅老太太一個人生活在一處偏僻的小磚房裡。7天的時間很短,孫良和同學抓緊每一天時間輪流給老人梳洗、做飯。“她幾乎不和我們說話,只用點頭和搖頭來表示。大家煮的西紅柿雞蛋面,老人每次都能吃光。”雖然缺乏足夠的交流,但在大家的照顧下,老人的精神好了很多,微翹的嘴角邊不時流露出一絲笑容。
  禾場上的健身舞與特別生日宴
  在澧縣碼頭鋪鎮觀鬥村,湖南文理學院體育學院社會體育班的學生和村民們在廣場上跳起了健身舞。有的農婦剛剛忙完田地里的農活兒,顧不得吃晚飯就一起來跳舞。體教11101班學生梁貞貞耐心地一個個教村民跳舞,汗水浸濕了她的衣裳。
  此前的觀鬥村夜生活枯燥乏味,村民吃了晚飯要麼倒頭就睡,要麼串門打麻將賭博。廣場舞的興起,不僅愉悅了農家婦女的身心,還成為農村群眾交流溝通、化解矛盾糾紛的良好載體。“最後一天我們剛剛打開音樂就下雨了,當時我以為活動進行不下去了。阿姨們卻把我帶到了旁邊的遮雨棚,我站在前面領舞,遮雨棚里站不下了,有的村民站在雨里都還在跳,讓我真真正正地體會了什麼叫風雨無阻,感受到了村民的執著熱情。”梁貞貞說。
  7月11日晚9時,闕豆豆揉著汗濕的秀髮,和同學們有說有笑地回到宿舍很快就進入了夢鄉。“大家起床啦,開個緊急大會!”睡夢中的闕豆豆被喊聲驚醒,看了看手機:11時。闕豆豆一臉疑惑地被同學帶到廚房。
  此時,廚房裡已經圍滿了鄉親,餐桌上擺滿了雞鴨魚肉,香氣四溢。“妹子,祝你生日快樂!”村長周運發手捧鮮花從人群中走到闕豆豆跟前。接過鮮花,闕豆豆流下了感動的淚水。伍雅蘭是竹山村的一名高三學生,這些天,她和闕豆豆結下了深厚的感情:“豆豆姐,這是特意為你做的長壽麵,許個願吧。”鄉親們紛紛舉杯,一旁的小朋友們一起唱起了生日歌。
  “這是我19年來過得最有意義的一次生日,我終生難忘!”闕豆豆在日記中寫道。  (原標題:常德:田埂間激蕩的青春力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b00bbziy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